就如何推动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的五点建议
2015-03-31 浏览:894次
我国医疗市场(器械加上药品)的行业发展态势还不错,近些年的增长速度已达两位数,这是很可观的,但它的实际贡献度还不够,在国际上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,发展空间非常大。就医疗器械市场而言,其发展受以下因素限制:一是受到医保的影响与制约;二是该行业具有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高技术、高回报、长周期、多学科交叉、系统性强等特征;三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、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等因素形成了高门槛,也使其具有垄断的产业形态。
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,我们提出五点建议:
一是制定强有力的促进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产业政策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无清晰有力的产业政策。建议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,在战略上将其纳入高端制造业的范畴,并与“一带一路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新时期三大战略相结合,做好生产、销售的国内外布局与发展规划,各有关部门在生产标准、价格、知识产权保护、财税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支持措施,并注意医疗器械与互联网、信息技术的结合发展。
二是建议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制定国家医疗器械使用政策。对医疗器械在我国医疗机构中的资源配置、应用效益、服务价格收费等环节作出规定,并做好医疗器械使用效益评估,这一点可组织中华医学会等行业协会进行技术评估。注意发挥医疗器械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,财政资金应该优先购买国产自主创新医疗器械。有关服务价格收费及医保报销水平,卫计委可会同发改委、人社部共同商定。
之所以强调产业政策和使用政策,是因为此两项政策叠加,可上升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层面,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,在区间调控中把医疗器械作为定向调控的一个重点。倘若如此,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将迎来春天。
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。首先要抓源头创新,注重知识创新对医疗器械研发的支持作用。同时,关注多学科技术的整合集成,形成新一代创新产品。举国体制要在市场竞争前的阶段发挥作用,起到强化国家目标与意志、组织协调多方力量、促进技术交融、推出产品研发方向等宏观指导与行政协调的重要作用。其次,在已形成供检验的产品阶段,应该尽量市场化,充分利用市场投融资发展。最后,对于创新者,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尊重,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,不能让创新者吃亏。
四是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。改革目前“重入轻管”的局面,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,加强对医疗设备的后期监督,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。
五是加强立法和执法保障。在即将出台的《基本医疗卫生法》中,对与基本医疗服务相关的医疗器械使用要有明确的法律条文。在非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时,对于其应该发挥的作用,可以有方向性、支持性指导。
返回目录